扶70、80后起来,他们还能生……

作者 | 杨光 2022-01-12

「核心提示」

建立鼓励生育基金,让已经快当奶奶们的75后生娃,科学吗?

作者 |杨光

编辑 |子睿
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1月10日,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称,生二胎不能指望90后00后,因为他们连婚都不愿意结。要抓住1975-1985年出生的人还能生育的时间窗口,多印2万亿钞票,用十年多生5000万孩子。

这个“出格”的观点很快出圈,在网上引来热议和吐槽。尤其是许多“符合”任泽平还能生娃的70后、80后普遍有一种被褥羊毛的感觉:“人到中年还不被放过吗?”

也有理性的网友进行了相对“科学”的分析,1975年出生的人都快50岁了,快当奶奶的年纪却被要求生娃,既危险也不符合优生优育的方向。

梳理任泽平过往文章,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观经济、房地产市场。此前,他还以1500万元年薪担任过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、恒大研究院院长。

网红经济学家研究起人口问题,这事靠谱吗?

1、中年人生育意愿更强?

在文章中,任泽平宣称找到了解决低生育的办法,简而言之就是抓住40岁左右中年人还能生育的时间窗口,鼓励他们多生娃,不要对90后00后生二胎或者三胎抱什么期望,因为他们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。

任泽平认为,出生于1975-1985年间的人,还有多子多福的观念,要抓住时机“放大招”,一般性的温和政策对跳出“低生育率陷阱”于事无补。具体做法是: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,央行多印2万亿,用10年为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,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。过去印钞票刺激房地产,留下高房价。如果转变为印钞票鼓励生育,将在未来留下一批年轻人。

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真的这么低了吗?《豹变》随机调查了几位95后女孩。

洋洋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95后女生,她认同75后生二胎的可能性要远大于95后,95后不太想生孩子的原因是不想被孩子牵绊牺牲太多自我:“我老家小城市里有不少40多岁还想靠科技手段,再来一胎男孩甚至龙凤胎的中年夫妻,起码他们的生育欲望还是蛮强的。”

在很多人印象中,潮汕地区一直有多子多福的传统,家里有几个小孩的情况比较普遍。但是95后的潮汕女孩阿颜却跟父母那一辈的想法不一样,她计划最多只生一个。而且根据她的观察,身边同龄人里很少对生孩子有执念:“经济成本太高了,生多了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低质量生活,还不如保一头呢?”阿颜说。

在调研中,晓霞是95后里难得愿意生两个孩子的女孩,前提是无痛分娩,以及经济条件允许。或许是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让她对生两个孩子有更多期待。“感觉两个小孩很幸福,可以相互陪伴。等爸妈年纪大了,可以一起赡养,孩子压力小一些,爸妈心理压力也小一些。”晓霞说。

从这个小调研的结果看,与任泽平报告中90后、00后生二胎、三胎意愿低相吻合。新京报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,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主要是因为“经济负担重”、“年龄太大”、“没人带孩子”,分别占58.9%、21.8%、5.8%,这三大原因总占比近九成。

那么,已经进入中年的75-85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
在浙江工作的王苏今年42岁,经济条件不错,唯一的孩子今年上高二,几年前家里人就劝她趁着还年轻再生一个,但她就是不愿意。“孩子太调皮了,一个孩子都管不过来。每天上学要开车接送,周末两天还要再上四个补习班,哪有精力再养一个?”她说。

发动40岁左右中年人生,也是任泽平文中被吐槽最多的一个点。不少网友跑到任泽平的视频下留言:70后女性都是快当奶奶的年纪,还要让她们当妈妈;78年的,儿子21岁,都有女朋友了,我大姨妈都不来了;80后已经觉醒了,干嘛让自己活那么累……

2、撒钱鼓励生娃靠谱吗?

生于1979年的任泽平一直以语言犀利著称。此前,任泽平还被许家印以1500万元年薪聘为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、恒大研究院院长,因此也被称为“最贵首席经济学家”。

再之前,任泽平先后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、方正证券等机构担任研究性职务,主攻方向集中在宏观经济、房地产市场等方面,人口研究并非他的专长。

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是任泽平的一贯风格。在本次报告引发热议之前,任泽平就多次发布有关房地产、股市的言论成功“出圈”。例如,“5000点不是梦”、“新5%比旧8%好”、“经济L型”等。

2014年9月,任泽平在《论对熊市对最后一战》中写道:将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,5000点不是梦。但话音未落,2015年却迎来了股灾。

经济学家刘胜军也因此多次公开怼过任泽平。刘胜军认为,股灾的形成虽然不能归罪于一个人,但也不能低估个别人借助新闻媒体推波助澜的煽动力:“任泽平最大的问题是太喜欢‘炒作’,太喜欢夸大和吹嘘,对自己的预测过度包装。”

任泽平是否喜欢“炒作”暂且不论,但在如何吸引眼球上,任泽平确实比很多流量媒体还要专业。

比如这次,任泽平在1月10日发布的文章其实可以算“旧闻”了。除了开头“导读”部分外,其他内容在2021年2月都发布在《中国生育报告:全面二孩政策后反而出现生育断崖》一文中。

新瓶装旧酒,通过文字“包装”后,从标题《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》到“印钱生娃”、“不要指望90后00后”、“抓住75-85年”,这些字眼无不撩动着各方神经,引来热议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财经专栏作家刘晓忠认为任泽平的报告有哗众取宠之嫌,看似鼓励生育,其实是不切实际的空谈。

“直接‘撒钱’只会抬高生育成本,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出台过鼓励生育的补贴政策,但单纯的补贴对提升生育率并无明显效果。获得补贴的人倾向于尽快花掉这笔钱,会导致生育市场的商品和价格上涨,进一步抬升生育和养育成本,最终走向政策本意的反面。”刘晓忠在文中表示。

面对各方质疑,1月11日,任泽平在《关于“鼓励生育基金”的几点回应》中称,鼓励生育基金,印钱生娃,初听很劲爆,细想很有道理。“这个建议,我们是认真的,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论证的。”

3、刺激生育的不同方式

如何鼓励生育,也是一个世界难题。那么,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有哪些生育政策可以借鉴的呢?

在丹麦和匈牙利,政府为符合条件的人士提供免费的试管婴儿技术。而更多地区采取生育补贴的方式。

韩国是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,政府多年前就推出了生育奖励政策。据韩联社报道,韩国将从今年起向有0-1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(约合人民币1600元),这一金额还将逐步上调,预计到2025年将上涨为50万韩元。此外,生育家庭还可领取200万韩元的补贴。

欧洲的老龄化问题同样让政府很头痛。意大利的生育率又在欧洲排名靠后。2020年6月,意大利国会通过一项法案,为孩子父母每月提供最高240欧元(约合人民币1730元)补贴,覆盖时间从怀孕后第7个月一直到孩子年满18周岁。

国内,为了鼓励三胎,各地政策也在持续加码,比如增加产假、发放生育补贴、住房税收优惠、优先选择公租房等。

另外,不少企业也在给员工的生育提供更多福利和便利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也是一位人口学家,多年来一直为解决人口问题大声疾呼。为了解决自家员工的生育问题,携程推出了一系列激励生育政策。2018年7月,携程推出了“冻卵”等辅助生育福利,为公司中高级女性管理者提供10万元至200万元及7天年假,使她们能享有冻卵等高科技辅助生育福利。项目推出3个月内,就有50多位员工向公司HR咨询冻卵事宜,并成功签约3人。

1月10日,农牧业上市公司大北农也对员工推出了鼓励优育方案。在产假方面,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,一至三胎产假分别增加1个月、3个月和12个月。此外,还为员工生育提供现金奖励,第一胎奖励3万,第二胎6万,第三胎9万。

从世界范围来看,很多国家都面临着老龄化、低生育率问题。面对这个棘手难题,难言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,综合采取经济奖励、完善社会保障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,各方形成合力,让年轻人在主观上愿意要孩子,方是上策。
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均为化名)